论家长的攀比和课外辅导
每逢过年,串门的亲威随口间一句"成绩怎样?”,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进行攀比,有可能推动了课外辅导机构的雄起。
人人都有攀比心理,从小时候比衣服比鞋,到长大后比孩子,这都是攀比,本质就是通过压低别人来提高自己来获得所谓的优越感。但是为什么家长非比孩子呢?因为家长不可能改变自己,他们只能改变孩子。孩子在他们手中就是一团湿漉漉的陶土,而且孩子教育得好不就优表家长能力强吗?
既然说孩子是陶土了,那家长就可以把他们捏成艺术品了吗?并不,他们不会。他们会没时间。与其花时间自己捏,还不如让一个叫学校的帮忙捏成陶罐子呢?但是每个孩子都是要上学的呀,这时有一个人说他也可以给这捏好的陶罐子上色,这样他就与众不同了,你就很难不接受,因为这样你的陶罐子与别的拉开差距了,你就可以与别人攀比啦!当然,别人也不傻,他们会改造的更多。你就不得不掏钱追上别人了。没错这就是课外辅导机构与内卷。
内卷越厉害,家长们就越掏钱让孩子们上辅导班,这样GDP就越低。国家为了防止如此的事情,就专门推出了“双键”政策,美其名曰给孩子减负,所以课外辅导机构就暂时销声匿迹了。但是,为什么北上广的陶罐子就是比山河四省的好看呢?拜托,那可是一线城市,学校好点怎么啦?从那里出来的陶罐子可是已经上过釉、抛过光上过色的!唉,于是北上广的家长们又有可以攀比的了!那么就又有人开始私底下加工那些山河四省的陶罐子了,而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,以致于每个陶罐子都不得不加工。
所以“双减”减了什么呢?对了,减了学生的自由时间,减了国家的生育率!哈,攀比来自内卷,内卷来自攀比;越攀越减,越键越攀!学生们早晚会像卷太紧了的发条一样绷断的!